24小时电话

不当得利民事纠纷(民事诉讼不当得利)

admin3个月前687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不当得利民事纠纷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民事诉讼不当得利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不当得利10万以上怎么量刑
  2. 不当得利已经判决返还,但是对方不履行还假离婚转移财产,可以再次以侵占起诉对方吗?
  3. 不当得利立案如何判
  4. 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5. 民事不当得利判决不成立后能自诉刑事侵占罪吗
  6. 民事诉讼不当得利
  7. 不当得利管辖法律规定

不当得利10万以上怎么量刑

不当得利不会判刑。

不当得利案件属于民事案件,不属于刑事案件,不会判刑。不当得利直接去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返还不当得利就可以。

去法院起诉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起诉状。不当得利的证据。同时向法院提交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不当得利已经判决返还,但是对方不履行还假离婚转移财产,可以再次以侵占起诉对方吗?

不可以。可以从两个角度上去说。

一个是,不当得利案件已经法院判决,双方已经形成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既然民事案件先调整,就不能再涉及刑事案件。因为一般在同一个案件上,应该是“先刑后民”,而不能倒置。

再一个是,对方借假离婚转移财产的目的是为了规避执行,而不是想侵占你的财产。因为不当得利标的物已经法院判决返还,履行义务是早晚的事,不可能再侵占成功。

所以,你不可以再自诉侵占罪。只能等待执行局执行。

不当得利立案如何判

不当得利所获利益如果超过一定数额,且拒不退还的,可能会构成侵占罪。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侵占罪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民法上讲的事件和行为统称为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客观事实。其中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事实,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依据,一方得利,他方受损的事实。

比如,由于洪水的缘故,甲的鱼塘里的鱼被冲到了已的鱼塘,已的受益事实即为不当得利,但已并没有参与到该过程的行为,没有意思表示。所以不当得利为事件。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对他人事务的管理的事实。可见无因管理是行为人有目的(避免他人损失)有意识的活动,是法律行为。

民事不当得利判决不成立后能自诉刑事侵占罪吗

不当得利案件不能自诉。自诉案件,公诉案件的对称,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并由司法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而不当得利案件是属于民事案件,因此不当得利案件不能自诉。

民事诉讼不当得利

民法中的专有名词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不过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更应当多多了解民事诉讼法中对不当得利的认定情况。因“事件”取得不当得利的情况。举例说明:因售货员误算少收价款,使买受人取得利益而使商店受损失的,也构成不当得利。

在本案例中,顾客是因为售货员的误算这一事件取得不当利益,顾客并没有通过自己实施某种行为而取得该利益,故这个案例说明,不当得利可以通过事件取得。

不当得利管辖法律规定

不当得利管辖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侵权等民事法律行为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不当利益,导致争议产生的情况。在中国,不当得利的管辖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对本案有管辖权的异议作出裁定。当事人认为对方主张的权利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的,另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并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因不正当手段取得利益,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不当得利的管辖法律规定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不当得利民事纠纷和民事诉讼不当得利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文链接:http://flbk.12364.com/flbk/4f44935ef8fa0a81.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