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以及传染病防治法那里有解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防治法第39条法条解释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扬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入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那里有解释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是传染病防治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律。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为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等。与此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乙丙各有几种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共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传染病防治法从多少年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是从2004年的12月1日开始实施。
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的一套法律,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其中包含了很多针对传染病的法治法规,在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的时候,也就是2004年的8月28日修订通过,而正式实施的时间是在2004年的12月1日。
新版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的防治方法,第1条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第2条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还有丙类,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包括传染性肺炎,百日咳,梅毒,狂犬病等。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腮腺炎等。根据种类的明确做好防治。
最新版传染病防治法什么时间颁布
2020年10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特征。乙类传染病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两种。此次草案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对经确认排除传染病疫情的,不予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