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10岁孩子打父母犯法吗和如何看待某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打出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10岁孩子打父母犯法吗以及如何看待某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打出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不听话,为什么总想打他呢是不是我心理有问题
不是你心理有问题,再说孩子为什么要听话,培养出听话的孩子不是好事。
你是生气了,闲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孩子为什么要听你的话,你问过孩子没?他想要什么?他不听你的话,觉得你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你要问他,不能直接给他命令,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
比如孩子今天吃的少,但是吃饱了,你觉得孩子没吃饱,让给你继续吃,说多了,孩子会烦,你也用这种方式在告诉孩子:你得听妈的,你还没长大,你还不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在否定孩子。
让孩子听你的话,你为啥不听孩子的话。我记得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特别讨厌他妈妈,也是不听话,这个小男孩说了一个小故事。他每晚睡觉时,他妈妈总会来到房间给他掖被子(就是盖盖被子),这要是一般人,认为这是伟大的母爱,可那个男孩却说这个行为真的是非常讨厌,他说过,他妈妈不听,为什么?他已经自己独立睡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说那个动作就是在告诉他:你离不开妈妈,你没妈妈不行,你没发独立照顾自己。他妈妈听吗?听倒是听了,但也是耳旁风,不去体会孩子的感受。
这就是我的观点,孩子不听话,思考一下什么不听,原因出自哪里?问问孩子自己的感受,去体验这个感受。
如何看待某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大打出手
这个话题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育儿理论的大博弈。传统的育儿教育认为,孩子犯了家规就要打。现代育儿理论认为,打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难以培养自信,打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打眼一看后者有道理,前者确实是无能的表现。但是专家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对婴幼儿的认知,他们是美好的理想理论,操作起来很难。而传统的教育仅仅是经验还没有上升为理论,他却道出了新生儿、婴幼儿是“自然人”的大道理,以及人是在不断约束中长大的规律,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变成社会人,独立于社会的过程。
生儿育女不是专家教授、知识分子才能生,老百姓都有这个权利。专家们注重言教,老百姓身教多于言教。这就是“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让很多人不明白的道理。去年一个学生清华录取通知书快递到手时,他还在工地搬砖头,为的就是要挣学费。当网上曝光后,很多好心人愿意支助,他却婉言拒绝。这是哪来的自信和自尊?你相信这些品质是家庭鼓励和表扬出来的吗?
人都是在他律和自律中成长起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母好不容易买到“搪瓷碗”,如果孩子把它弄坏了,肯定要挨打。打的就是让他知道家境,知道珍惜。但有多少人下死手打好孩子呢?总是找肉多的地方打,不伤筋动骨,还要打疼他,让他长记心。这一打很可能就打出“是非观”来,打出对家的情怀来。什么是“心理创伤”?它应该是受委屈、受冤枉的代名词。因错而挨打,正常的孩子都应该是“心悦诚服”的。有一个民间调查数字,凡出走、轻生的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都是在“鼓励、表扬”中长大的孩子,根本原因就出在他们缺乏抗压能力和纠错认知。这样说,不是说孩子是打出来的,打孩子确实不对,但违规必须惩戒。而“随便打孩子”的父母只能是大脑不正常的个别人,他不是父母的全部。
小时候的孩子只能是扶着走牵着走
儿子10岁,我老是因为他的小错误批评他,他还顶嘴,我这样做对吗
孩子犯了点小错误,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没完没了,啰啰嗦嗦,孩子一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经常会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把家长也弄得狼狈不堪,无可奈何!
其实,孩子一开始犯小错,家长给予适当制止,应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应该怎么去做。孩子改正了错误,就要给以表扬。
如果孩子做错了,你就不停地指责,做对了也不表扬的话,有些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反正你不是喜欢啰嗦吗?就让你啰嗦个够!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皮",越来越不好管教。
这年头做什么事都不容易,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更不容易!
1岁的孩子喜欢打人该如何教育
1岁特别是1岁半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不断探索新事物,学习新技能,事事逞强,开始处处试探自己的力量,会用打人、踢人等“暴力”行为表示自己长大了,有力气了。这也是宝宝寻求成人关注的方式,往往多发生在他学会了新本事但没有及时受到表扬的时候,只好靠打人、踢人等“暴力”行为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还不能表达内心细微的感受,对不满意的事说不出来,只好用拳打脚踢来表达。
虽然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但打人,咬人等暴力行为终究是不好的,家长要积极回应,不要用“打回去”“骂回去”的做法来纠正孩子,否则宝宝会跟着学,会更“暴力”。可以慢慢引导宝宝将心里想做的事、想要的东西、不喜欢的人说出来,一方面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家长听后可以帮他解决,让他摆脱对打人、踢人等“暴力”行为的依赖。如果宝宝继续闹腾,家长可以轻握起宝宝的手,拿他平时喜欢的玩具或者绘本,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坚定冷静的对宝宝说:这么做不好,妈妈很疼。
3岁之前的宝宝打人通常都不是故意的。妈妈们不要强制孩子道歉或是认错,也不要简单的不当回事,从而养成孩子暴力的习惯。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在各种场景下和孩子互动,多拥抱他,从语言上引导他,都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